炎炎烈日下,在布满灰黄色玉米秸秆和绿油油玉米苗的大地里,有一群忙碌的身影,汗水已经浸湿了他们的衣背。他们时而弯腰轻拨玉米苗仔细查看,时而俯身掀开秸秆认真找寻,时而站起身来沟通交谈,时而旋转镜头尽情拍照,时而详细记录调查信息,时而远眺大地指点说笑……。近日,来自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吉林农大、中科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的吉林省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成员——郑铁志、陈日曌、关义新三位专家及相关人员,不畏高温酷暑、路途艰辛,放弃假日休息,甚至不顾身体异常,或齐聚或分率团队,先后来到梨树、双辽、大安、长岭、农安、东丰和伊通等县(市),针对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的苗情长势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和技术指导。
今年是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的启动之年,为深入落实国家行动计划,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吉林省保护性耕作专家指导组在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下,高站位、勇担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专家助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优美篇章。
“病虫草害”问题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农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专家们在田间“巡诊”发现,草地贪食夜蛾暂无发生;“丝黑穗病”苗和四纹金龟零星发生;金针虫和猪毛蒿等杂草偶有发生;粘虫普遍发生,个别地块受害株率达到10%。在对病虫草害常发类型和发生态势进行细致地观测和研判后,专家们现场开出“治病良方”,指导农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并及时在“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微信直播讲堂”增加“课程”,提醒各地“留神注意”,科学施药。防治建议:对草地贪食夜蛾预测预报,采取性诱成虫(粘板诱捕器和上冲式诱捕器)结合田间调查幼虫危害的办法,玉米田和水稻田同时进行;对丝黑穗病发病情况继续开展跟踪调查;在金针虫发生较重地块,用50%辛硫磷乳油250克/亩,加水稀释后与30公斤细土搅拌成毒土,顺垄条施并随即浅松,防治金针虫;多数地块粘虫已经进入3龄防治适期,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40毫升/亩, 兑水60公斤于清晨或傍晚喷雾,防治粘虫幼虫。调查初步表明:秸秆层覆盖后田间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蚯蚓和步甲等益虫数量增加,病虫草害出现新的发生规律,田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秸秆覆盖地块和传统耕作田病虫草害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覆盖地块病虫草害不会特殊发生或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专家建议:依托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黑土地病虫草防治技术体系,大幅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可更好地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修复目标。
上述地区的农机管理部门、调查地的村委会、农民合作社对调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东丰县沙河镇良纯堡村还成立了病虫草害村级防治工作站,安排村治保主任担任专职情报员,随时向专家组反馈病虫草害发生信息。省保护性耕作专家组将持续对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作物长势及病虫草害情况跟踪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建议和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专家们通过点上调研汇总一致认为,今年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出苗率普遍在90%以上,应用基地都在95%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实现了苗齐、苗全、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