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化市农委召开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以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为载体,以农机购置补贴、示范区建设、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着力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为主要任务,加快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
开展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农机化发展。落实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整体行动,在辉南、柳河县2个粮食主产县的26个乡镇分别组织申报国家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每个乡镇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在通化县的大泉源乡、西江镇、金斗乡、英额布镇、三棵榆树镇、果松镇和集安市的头道镇7个乡镇组织建设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左右;在集安市清河镇、榆林镇、东昌区和二道江区组织建设4个市级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面积500亩,示范推广人参等特产机械和技术,不断提升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通过省级示范区、市级示范基地建设,将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向这里倾斜,将各种先进适用的机具向这里集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市农机化进程。
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按照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管理方案要求,做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组织协调、培训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公开补贴政策、程序、受益对象、实施进度等信息,确保阳光操作,把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保护性耕作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补贴政策规范、有序、高效、安全实施。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宣传,通过政策促进、示范引导和效益推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积极性,优先解决当前生产急需的水稻、玉米、特色产业等机械化薄弱环节所需机具装备。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16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2万台,大中型配套农机具达到18万台套,同比分别增长8%、3%和6%。
加快农机项目建设,培育农机新型经营组织。采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项目推动、资金支持等措施,扶持、指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以机具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其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要紧紧抓住我省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装备项目建设这一有力契机,组织好10个吉林省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到年末,农机服务组织达到550个,同比增长5.8%。
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对保护性耕作、起垄复式作业、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和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开展人参、山葡萄、中小药材等特产种植领域的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应用。通过召开新机具、新技术演示现场会等形式,以点带面,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玉米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678万亩(次),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达到78万亩,玉米、水稻机械收获技术达到130万亩,同比分别增长3.3%、3.1%和3.9%。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同比增长5%。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做好农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做好农机和农机维修网点安全生产行业监管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行业监管责任,实行 “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加强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和进行人员培训等工作。以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为载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拖拉机作业和农机维修网点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排查隐患,将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活动落到实处。开展创建“农机平安县”活动,创建国家级平安县1个、省级平安县3个;农机上牌、持证、检验“三率”超过65%,同比增长5%。
就当前春耕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农机部门提高认识,抓紧行动,加强管理与服务,结合当地实际及早制定工作方案,提前对机械化作业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加快农机建设项目申报和各项规划计划实施,及时协调指导和督促开展好农机具维修、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生产安全、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农机作业信息发布、组织农机化生产调度等项工作,推动全市春季农机化作业顺利开展,为促进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