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

图片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日期: 2005-02-23  来源:吉林省农机推广站
——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节选)
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2004年农机化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2004年,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农机化系统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机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步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一是农机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各地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座谈会、培训班,组织现场咨询活动,开辟电视专题节目,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举行宣传月、活动周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对这部法律的宣传,在全国广大农村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热潮。
二是农机化扶持政策取得了突破。2004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这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中央财政2004年安排了购机补贴专项资金7000万元,在16个省(区、市)66个县和部分中央直属垦区实施,补贴范围主要是粮食生产急需的6大类农机具。据统计,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4.8亿元,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20多亿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近10万台套。为确保补贴资金能及时、足额发放到农
民手中,我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一套简便、规范的补贴办法,购买实行招投标制、补贴实行集中支付制、受益实行公示制、管理实行监督制、绩效实行考核制。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农机补贴政策花钱不多,导向作用很大,实施效果明显。明年要把农机补贴政策,作为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请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实施规模,更好地发挥效益。”
2004年9月国务院颁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将实行多年的优惠政策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2004年开始启动,13个省112个项目实施县(农场)的中央投资规模达到1.12亿元。总的来看,2004年中央和地方出台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之多、力度之大、效果之好,都是多年来少有的。
三是农机监理工作取得了突破。2004年以来,除《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外,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相继实施,国务院第412号令就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牌照证照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等行政许可事项做出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法定了农机安全监理的职能,确立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农机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为进一步规范农机行政行为,我部今年先后颁布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拖拉机登记规定》等3个部长令,制定了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两个业务工作规范,修订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照标准和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的要求,部署开展了拖拉机及驾驶员、驾驶培训学校专项整治。针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特点,各地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村”活动,狠抓重点农时季节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农机安全工作督导,开展全系统的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事故发生率较去年明显下降,全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呈现稳定好转的态势。
(二)精心组织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一是突出抓好“三夏”、“三秋”的机械化生产,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顺利进行。“三夏”期间,全国共组织跨区作业队7600多个,投人各种农业机械1000多万台套,高峰期日平均收获小麦1200万亩,投入的机具数量和收获进度都创了历史新高,完成小麦机收面积2.5亿亩,小麦机收比例达到77%,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据测算,2004年参加小麦和水稻跨区机收的21万台联合收割机,增加作业收入、减少粮食损失、节约人工开支三项效益总计可达150多亿元。“三秋”期间,全国投入播种机具200多万台,小麦机播水平达到82%,为2005年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农机跨区作业的领域已经从机收逐步拓展到机耕、机播、机插秧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
二是组织实施“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发挥了农机在粮食生产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启动了“十五”科技攻关农机化项目,重点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部分关键技术装备的瓶颈环节和系统组装集成问题;我部在吉林省召开了行走式节水灌溉暨抗旱保春播现场会,着力解决北方春播时的“卡脖子旱”难题;在江苏省召开的全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加快了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农机大户科技知识大奖赛和“农机科技之春”现场展演等活动,完成了12万农机大户和16万农机手的培训任务,提高了农机户的科学种粮技能和作业服务水
平;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机械深松、 复式整地、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低温干燥、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今年新增实施面积5000万亩以上,为提高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促进了旱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2004年在北方旱区的粮食主产区新增保护性耕作项目县34个,新增示范面积112万亩。2004年我们制定了保护性耕作项目检查考评办法,加大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和培训力度, 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系列机具与关键技术引进”项目,在甘肃、山西、天津、内蒙古等地开展了玉米免耕播种机选型工作。从项目实施的效果来看,保护性耕作具有抑制农田地表扬尘、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蓄水 保墒、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等六大效益。
(三)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各地农机化工作呈现新亮点
江西省大力推进果业生产机械化,在赣南建设了脐橙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上海、北京、河北等省(市)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调动农民群众利用秸秆资源的积极性;黑龙江省制订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建设农机标准化示范面积3000万亩;四川省强化农村机电提灌和乡村机耕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陕西省在全省推广玉米秸秆挤丝揉搓机1万多台,开辟了农民增收节支的新途径;新疆自治区狠抓畜牧机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实施百万亩机械化人工草场和百万亩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示范工程,为建设现代畜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广东、广西、海南省今年遭遇了十分严重的干旱,各地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
灾救灾,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浙江省着力推广农产品保鲜、包装、加工机械和设备;山东、广西等地整合农机化学校资源,开展了“订单式”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机化学校建成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等等。
(四)农机化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再创新高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2004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6.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6%;其中,新增大中型拖拉机9万台,增长9.3%;新增联合收割机4.5万台,增长12.4%;新增水稻插秧机0.6万台,增长7.8%。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增长7%,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水稻机械化呈现加速发展势头。预计2004年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到19.8亿亩次,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47%、27%和20%。其中水稻机收水平提高较快,全国新增水稻联合收割机2.6万台,实现机收水稻1.2亿亩,水稻机收水平达到2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南方水稻机插秧多点示范取得成功。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兴起,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日益兴旺。预计2004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含农机户)的总数达到3214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达到3836万人,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437亿元,农机作业服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
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科学把握农机化发展规律
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是做好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面临许多有利因素。

从发展环境看,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
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扶持必将进一步加强。从经济条件看,加速发展农机化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一方面,购买农机已经成为农民的致富门路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已经低于雇工的价格,农民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高涨,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大规模使用农机的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具备。从技术条件上看,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成熟,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插秧、收获等“瓶颈”环节取得突破,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正在加紧攻关、熟化,马铃薯、油菜、花生、牧草等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农机化技术的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农机与农艺相适应,规模效益开始显现,大面积普及推广农机化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从市场需求上看,农民对农机化的渴望日益迫切。从发展机制上看,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机跨区作业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模式,解决了千家万户小规模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难题。总的来看,我国发展农机化的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市场条件和发展机制基本具备,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农机化整体水平还不高,某些环节还十分薄弱,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还不能适应农机作业市场多样化需求;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还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农机化的扶持引导力度不够,还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能力建设。
一是要树立科学的农机化发展观,积极探索发展农机化的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发展农机化;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发展农机化;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取向发展农机化。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必须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


二是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找准农机化的定位和发展重点。任何一项农艺技术想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离开农机是做不到的,先进农机化技术的应用,也会同时促进农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工作定位上,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农机节本增效这篇大文章。在工作切入点上,必须牢牢抓住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粮食作物,抓住机耕、机播、机收等重点生产环节,抓住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组织好农机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得需求。
三是要依靠法规、落实政策,建立农机化发展长效机制。发展农机化,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关键。继续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的作用,构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要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提高科学判断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的能力,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要提高服务引导能力。
三、依法促进,兴机富民,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协调发展
2005年全国农机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兴机富民”得旗帜,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突出抓好重点农时、重点作物、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生产,努力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着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强化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农机化系统能力建设,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一)建立健全农机化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一是要广泛学习。二是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规章。我部将根据法律的授权和相关规定,重点做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等多项配套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积极争取出台《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地方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有关农机法规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各项促进措施的实现途径,争取出台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的扶持政策。三是要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要切实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改善执法条件,落实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农机化发展速度和质量
实施购机补贴,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005年国家将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要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农机补贴是一项社会影响大,政策性强的工作,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务求实效。一要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农机补贴政策重点向优势农产品产区倾斜,同时兼顾非主产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让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的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补贴资金向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倾斜,解决主要作物机械化“瓶颈”问题。二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要坚持科学、简便、高效的原则。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争取投入,做大补贴规模,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农机作业市场信息服务,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打好“春耕”、“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战役“春耕”、“三夏”、“三秋”是农机化的主战场,抓好重点农时季节的农机化生产,就能赢得全年粮食生产的主动权。要整合各类资源,精心组织,打好“春耕”、“三夏”、“三秋”三大战役。2005要稳步提高小麦机收面积,努力扩大水稻机插、机收面积,促进玉米青贮、牧草收获机械化发展,抓好机械化抢收抢种,提高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节本增效技术应用水平,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一要继续扩大跨区作业规模,拓展跨区作业的领域。二要努力提高跨区作业信息服务水平,增强引导服务的能力。要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四)加强农机科研推广和项目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提高农机化在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
一要继续做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研制开发”项目的实施工作,研究开发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实行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二要大力开展节本增效技术的试验示范,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三要继续实施农机大户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农机科技人户活动,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提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2005年要重点抓好三个农机化项目的实施工作。一是北方旱作地区的保护性耕作。2005年要继续做好机具选型、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增强项目的示范效果和辐射作用,扩大保护性耕作范围。二是南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要以购机补贴为手段,重点抓好南方水稻的栽植、收获和产后烘干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水稻主产区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有关项目实施单位要充分发挥农机化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机化的科技兴粮贡献率。
(五)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增强市场监管能力,维护农机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农机安全生产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第41、42、43号令,做好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认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等工作。要积极争取农机监理工作投入,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推进“一站式”办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制定农机安全目标任务,实行责任倒查制。要结合农业生产季节,组织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认真查摆工作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降低农机事故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加强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是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内容。2005年要继续做好农机化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要继续搞好重大技术推广机具的鉴定选型工作,把好农机产品质量关、性能关,为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提供可靠的依据。要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
(六)加强调查研究和人才建设,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005年,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调研:一是制定“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二是总结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三是探索农机燃油补贴制度。2005年要启动农机田间作业用燃油补贴试点。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操作规范的农机田间作业用燃油补贴制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良、文明高效的农机管理队伍;建立一支农机化专家咨询队伍。要在全系统树立“人才兴机”的意识,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满足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摘自《农机科技推广》2005年1期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  |  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