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日期: 2010-11-28  来源: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反过来,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忽视农业现代化,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更好的食物和原料。我国农村人口庞大,在现代化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包括农民转移就业、增收及农民市民化问题,从而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基于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国际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我国国情的科学把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一五”期间,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有力巩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总体判断,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巩固和不断完善,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中央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日益完善。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大量农民转移进城,为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空间。因此,必须科学把握“三化”统筹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的辐射作用,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装备、基础设施等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为此,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在城乡统筹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借助工业化、城镇化的力量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小型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确保总量平衡和品种结构平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资源高效永续利用。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培育优质、高产、安全的农作物新品种和健康、专用的动物新品种,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活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统筹推进,正确处理和调整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农业支持保护、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等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
坚持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中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保障国内供给和产业安全,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建议》对“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和政策措施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强化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重点,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农田水利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在全国范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保护;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积极稳妥地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建立和完善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调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迅速发展,农机化加速推进,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但200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只有51%,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9%,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特别是抓好种业这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农业机械这个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抓好重大适用技术推广,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
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主体也是关键。当前,农业劳动力结构正面临大的调整和新的变化。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进城务工,农业劳动者队伍老化、后继乏人问题日益凸显,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显得尤为重要。要大力推进人才强农战略,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着力培育一大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同时,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发展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大力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投入力度,研发、推广先进适用设施农业技术,支持企业和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效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使农产品生产成为可控过程、可追溯过程、可量化过程;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一批国内外公认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大草原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本增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节油的农业技术;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抓好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地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带动,梯次推进,进而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设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粮食、高效经济作物、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路子,辐射带动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