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吉林省第一个水田全程机械化村现任吉林省龙井市勤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衣凤民
2006年10月份的一天,吉林省人大立法委员会《农机化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调研小组来到龙井市朝阳川镇勤劳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衣凤民在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机化的关系时,深有感触地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解决农机、农业、农村、农民‘四农’问题,并不仅是‘三农’问题,要把农业机械化放在首位,只有解决了农机化问题,其它‘三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由省人大、省农委领导组成的立法调研小组被这位社会让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和实践者的一席话陷入了思考之中。因为他们从这个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中真切的看到了这位朴实而又睿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勤劳村坚持走依靠农机化促全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摆脱了贫困局面,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到2006年底,全村GDP已达到2732万元,人均收入12200元,在吉林省第一个实现了水田生产全程机械化。
这个村位于延吉盆地的布尔哈通河北岸,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共有人口2226人,耕地面积8790亩。2001年,衣凤民被选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面对全村贫困落后的状况,他带领“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发现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二点:一是全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传统的水田种植方式在遇到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影响了产量;二是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劳务打工,村中劳动力不足,延误了农时,造成水稻减产。正是由于这二方面的原因,农民增收缓慢、甚至下降,全村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和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发展二、三产业经济,才能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一场大力发展农机化生产的高潮在全村掀起来了,衣凤民率领村民千方百计克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困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农机化发展道路上来。勤劳村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州市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州农机局在局长何宝的带领下,一方面把这个村确定为全州重点发展的水田农机化示范村;一方面积极为这个村农机化发展出谋划策,并提供物资、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为这个村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农机化发展战略过程中,衣凤民坚持“民办、民管、民用”的指导方针,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以确保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走集体化与个体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衣凤民认为,在当前土地分散承包的情况下,以农民个体为单位发展农机化全村永远实现不了农业机械化,只有走农村集体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个体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才能更好的利用好农机资源,发挥农机化的作用。他采取了以村集体重点发展大中型和科技含量高的农机为主,农民个体以发展小型农机为辅的发展方向,使农机管理便捷,服务形成互补,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是坚持全民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方式。在全村农机化经营发展模式上,他采取以村办资金投入为主,个体资金入股参与为辅的方式,按入股数额进行利益分红,实行责任同担,利益共沾,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管理和发展农机化事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三是坚持推行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农机具的原则。在引进推广农机具时,他坚持杜绝引进工艺落后、耗油量大、效率低的农用机械,严把引入机械设备质量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到今年年底,全村共购置旋耕灭茬机6台、插秧机12台、割晒机24台,联合联合收割机6台,大中小型拖拉机4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800千瓦。全村水田从整地到收割基本上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由于水稻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既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减少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劳动强度,解决了长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使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的农民外出打工劳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04年以前,这个村外出打工人员只有130人,2006年增加到了730人,全村仅外出打工劳务收入就达到1812万元,农机化为全村带来了新变化,一幢幢新房子拔地而起,水泥路通到村间每一个角落……,勤劳村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多种荣誉。由于衣凤民工作政绩突出,他被选为龙井市人大代表,并获得吉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州劳动模范、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实践使衣凤民认识到了农村农机化的重要性。目前,他正致力于将农田进行集体管理和丰田条田化建设,加大农机化科技投入……,他坚信,坚持依托农机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将越走越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