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97户4104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1%下降到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每人24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9100元,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变成了一串串幸福的数字。
医疗保障、安全饮水、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针对贫困户“等、靠、要”“脱贫又返贫”,以及贫困户“有体力、无能力”等现象,创新工作方法,用好政策激励,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积极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树立脱贫致富的榜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国家的好政策 带来了好生活
“去年家里养100多只小鸡卖了5000多元,鸡蛋卖了3000多元,仅鸡蛋的钱就顶了饲料钱……今年特意买了孵化机,准备再多养点。”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椽子沟村李艳娟说。
李艳娟的生活原本平静而幸福,但从丈夫王成患病不能自理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家庭就蒙上了沉重的阴霾。
2016年,伊通健康扶贫“五道防线”全面实施,李艳娟的丈夫成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惠民政策的受惠者,镇卫生院和村医不定期上门检查、治疗并且免费发放药品。在多方不断的努力与配合下,原来不能下地的丈夫站了起来,可以简单的打扫屋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018年,李艳娟报名申请了村委会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家里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驻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还给她购买了鸡雏,支持她搞起了家庭养鸡。李艳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会帮助乡邻。她说,在最贫穷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她。在最绝望的时候,是扶贫干部鼓励了她。等养殖规模扩大了,她也会帮助乡亲们。
脱贫走出困境 致富不忘乡亲
双辽市双山镇幸福村村民张龙,原是幸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病多年,儿子还在上学,加上日常的生活开支,巨大的经济压力使一家人陷入困境。张龙不甘心于“等靠要”,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
2017年,张龙开始种植有机小麦。他购置良种750公斤,同年清明节后种植2公顷小麦实验田,并在年末将收获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售出获利5万余元。
有机小麦种植让张龙找到了致富道路,为了带动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的贫困户致富脱贫,张龙在双辽市政府和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在2018年3月和弟弟张强共同注册了双辽市双山镇龙哥种植专业合作社。2018年5月,张龙在北京注册“老熟人”面粉商标,将“笨面”商标向市场全面推介。
2019年初,龙哥合作社联合双辽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双山镇残疾人贫困户在双山镇举办“小冰麦”种植讲座,吸纳幸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入社参与“小冰麦”项目。市残联给予每户家庭折合1800元农资补助,全力支持贫困户通过种植小冰麦增加收入。
身体残志不残 肯干就能脱贫
铁西区平西乡勤业村的残疾人蔡金平2017因残、因病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包保单位在了解到蔡金平种蔬菜是把好手后决定出资为其建蔬菜大棚,增加他的收入。看着建好的蔬菜大棚,蔡金平一家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双下肢残疾的蔡金平戴着假肢影响干农活,他索性摘掉假肢趴在地上伺弄蔬菜。夏天在闷热的大棚中,总能看到蔡金平在垄间来回的“爬”行。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蔬菜长势喜人。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蔡金平提出想去早市卖菜的想法。经过村第一书记的协调,蔡金平在二里早市得到了一个位置不错的摊位。每天清晨他都准时出现在市场吆喝卖菜,散市后又回到“致富”大棚继续劳作。2018年,蔡金平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摘下了贫困的帽子。2019年初春,蔡金平的山野菜上市,他的蔬菜大棚也由两季延长到三季,经济收入也有了增加。
随后,包保单位又为蔡金平出资购买了50只鹅雏。蔡金平和妻子精打细算,用每天挑拣不要的菜叶喂养鹅雏,既避免了浪费,又降低了养殖成本。在老两口的精心饲养下,50只鹅雏全部成活。
扶智入脑入心 扶贫水到渠成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想要贫困群众真正脱贫,靠的不是补贴,不是无休止的投入。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如今,为减轻妻子的压力,病情好转的王成还在山林种上了榛子树,发展庭院经济。与命运抗争的日子很苦,但逐渐改善的家庭生活状况让他们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
在张龙的带领下,合作社种植“小冰麦”的农户在小麦收割后继续种植荞麦、白菜二茬经济作物,平均给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3500元以上。全镇149户贫困户共增收417200元。
现在的蔡金平老两口也已不见以往的愁眉苦脸,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自信写在脸上。老两口常说,靠国家和政府救济,只能靠一时靠不了一世。只有紧紧抓住党和政府的脱贫政策,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实实在在谁也抢不走的幸福。(四平日报 李雪 刘竞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