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乡村新风貌。 李坤 摄
夏季,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前范村的蟹田,吸引众多游客。 郭旭东 摄
四平市畜牧业正蓬勃发展。 李坤 摄
梨树县沈洋镇年产260吨香菇种植扶贫项目。 傅光 摄
四平市年产玉米约90亿斤,为发展玉米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李坤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辛丑伊始,四平市上下就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四个不摘”也被牢牢刻在四平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头。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这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题!
四平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保持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完善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后续帮扶支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让农民的钱包更鼓、日子更红火;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攒足硬件。
新起点上新风貌,新征程中新作为!
巩固脱贫成果 奠定振兴基础
从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末位,到连续两年进入“第一方阵”,四平用了5年时间,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翻身仗,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中央巡视、国检反馈问题销号清零;省定贫困片区双辽市摘帽;125个贫困村退出;21297户4104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1%下降到零;年均收入由2015年的2400元/人提高到9100元/人……一组组闪金亮银的数据,是令人瞩目的“减贫业绩”。
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是开启奋斗新征程的重要基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所有人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四平市加大力度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好动态排查、分类帮扶、及时清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对低收入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帮扶,对影响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群众及时实施救助。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科学精准防返贫、防致贫”长效机制,高度关注处于临贫状态的“边缘户”和“脱贫户”,从根源上减少“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按照“未贫先防”原则,先后出台《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防致贫的实施意见》《防返贫防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设立总额为530万元的防贫保障救助基金,有效防止“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致贫返贫。
“政府+保险”,筑牢“防火墙”。采取“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第三方操作”的方式,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大额刚性支出造成骤贫的人群,进行及时处置。由政府财政出资,与保险公司合作,设立防贫保障救助基金,保险公司设立政府资金额20%的风险金,补充救助支付金额。
“监测+救助”,织密“兜底网”。设立预警界限,将“脱贫不稳定户”和低于脱贫收入线1.5倍的“边缘户”,全部纳入信息系统;设置“自付医疗费用超过0.5万元”“因学超过0.8万元”“因灾超过1万元”的预警线,符合救助人员自费部分达到救助起付线后,超过起付线部分实行阶梯式救助,分段计算救助金额。
加强跟踪监测。以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责任部门为主体,构建数据监测责任体系,利用数据平台,对“两户人员”按照因病、因学、因灾等设置的防贫预警线,每月初进行一次数据筛查比对,及时将自费支出达到防贫预警线且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群,列入核查救助范围;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为主体,构建实地监测责任体系,坚持县乡共管、动态调整的原则,通过日常走访,动态掌握“两户人员”因病、因学、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信息,及时纳入监测核查救助范围。
规范救助操作。制定出台《防贫保障救助基金操作规范(试行)》,由保险公司按照“四看、一算、一核、一评议”标准,组织实施核查。“四看”即看住房、看家用、看大件、看儿女;“一算”即算家庭人均纯收入;“一核”即核信息;“一评议”即最后对被核查人家庭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对是否符合防贫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判断。经核查评议公示无异议的保障对象,在县级防贫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发放防贫保障救助金。
“购药+救治”,开通“直通车”。在设立保障救助基金的基础上,四平市还进一步把防范端口前移,全面开通购药、救治“健康直通车”。建立县、乡、村三级“车长”制,送医、送药、送服务,简化就诊程序,实施单独采购,规范医保目录外用药,使其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快速帮助解决贫困患者合理购药、就诊需求,减少自费支出。
提升产业层次 推动持续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四平市委、市政府深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顺应立新形势、新要求,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188金宝搏_188比分直播-官网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得益于四平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扎实的产业扶贫工作,目前,全市的乡村特色产业基础雄厚、规划健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外强烈。
2016年以来,四平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18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03个,贫困人口项目受益率达100%。
立足农业优势资源,四平市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伏等中长期致富产业,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形成了梨树棚膜经济、伊通特色种植养殖业、双辽光伏发电、铁东和铁西种植采摘旅游一体化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势主导扶贫产业。
铁东区叶赫镇英额堡村地处半山区,土地贫瘠,交通闭塞,贫困人口多,不少村民想致富却没门道。孔铭满是英额堡村的致富带头人,她总想着要做点啥让乡亲们富起来。在村里的帮扶下,2016年,她成立了鸿福家庭农场,开发种植榛子,众多农户加入进来,其中有3户贫困户;2019年,注册了孔铭满商标品牌,以平欧大榛子为龙头产品,致力于打造叶赫满族镇的特色榛子品牌;2020年,鸿福家庭农场产出榛子5000公斤左右,产值达20余万元。高额收益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孔铭满学技术、搞销售,鼓了钱袋袋,乐了心窝窝。
产业兴,效益升。梨树县东河镇梁家岗子村的孙桂丽一家,靠经营庭院经济摘了“贫困户”帽子;双辽市新立乡刘家村落实小尾寒羊代养项目,并种植绿色无公害稻鸭米,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增;铁西区实施二丫农民合作社扶贫资金托管项目,收益专项覆盖剩余贫困人口3户8人,人均年收益增加600元;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鼓励贫困户种、养农副产品,政府帮助寻找销售渠道,贫困户赚钱赚得稳稳当当……
展望新征程,乡村振兴更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四平市上下步履不停,积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支持打造各类农业产业园区,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结合省里扶持政策,四平市将制定出台《乡村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聚焦打造玉米、生猪、梅花鹿、果蔬、畜禽及副产品等十大产业集群,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以特色资源开发和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为主导,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样性的高价值、高产出、高效益的新型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全市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产业升级的新动力。预计今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可同比增长6%。
发展玉米产业集群。落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依托现有天成玉米、新天龙实业等大企业,突出抓好新天龙配套设施技改精深加工项目,促进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
发展生猪产业集群。发挥梨树华统、双汇集团领军作用,重点抓好梨树华统生猪冷链屠宰加工项目,强化梨树白猪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撑,加快构建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基本实现养殖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网络化,初步形成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发展梅花鹿产业集群。以大清鹿苑、孙氏鹿业为龙头,依托伊通县新兴乡国家级鹿产业强镇,加快建设铁东梅花鹿农业产业园,大力开发鹿系列研发产品,发展鹿产品深精加工基地,做精做强大健康产业,打造梅花鹿加工产品自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展果蔬产业集群。以东部低山特色农业区、梨喇棚膜精品环线、精品果蔬生产基地为依托,打造特色瓜菜示范区、乡镇近郊棚膜园区等,鼓励在园区内建设棚膜经济多功能拓展区,将棚膜经济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都市农业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建设万邦综合市场三期项目,发展净菜包装、冷藏仓储等全产业链,建设北方果蔬供应基地。
发展畜禽及副产品产业集群。以君乐宝为龙头,在梨树县和双辽市投资5亿元,建设1个万头高标准奶牛养殖场和4个千头奶牛家庭牧场,打造乳业全产业链。
政策支持下,致富带头人满怀雄心壮志。孔铭满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榛子林面积有10公顷,榛子树8000余棵。未来,我想把榛子产业链再延伸一下,做点儿深加工,像榛子油、榛子酱等。将园区好好地规划改造,把它做成乡村旅游的一个景点,让大家不仅能品尝各种榛子产品,还能观赏美景休闲娱乐。”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公共服务
基于脱贫攻坚过程中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平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步伐,补足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有效提高乡村生活品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新改建农村公路(含老旧路改造)827.2公里;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工程建设步伐,农村家庭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和救助体制机制,农村低保救助、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等做到了应保尽保。
改良农村人居环境。去年,全市深度聚焦农村环境“脏乱差”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五清一绿两改”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打响春季、夏秋整治会战,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屯保洁全覆盖,全市755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式日常保洁,农村人居环境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美丽乡村为百姓带来了美丽生活。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平整、山间树木繁茂……这个时节走进四平乡村,入目可见一幅幅天苍野茫、银花珠树的水墨画卷。
东八大村以前是梨树县的落后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八大村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村民文体生活日益丰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位村民笑呵呵地说:“别看我们村不大,但生活环境好,夏天有树有花,冬天白雪飘飘,出门都是景,周末好多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休闲旅游。现在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一样便利。”
为实现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梨树县投资1.2亿元,建设县道刘六线、白刘线等农村公路160公里;实施农村粪污、边沟、柴草垛专项整治行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打造省级美丽乡村3个,“小天池”景观、绿色大通道名扬全省。梨树县被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梨树镇、蔡家镇蔡家村、霍家店街道岫岩村、康平街道八里庙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在省级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650余个,全县新修建水泥路696.9公里、沙石路949.58公里、围墙72.3公里、石砌或U型槽排水沟313.4公里、桥梁307座、涵洞635个,小流域治理完成179.7公里;新建村部9个、农民文化广场159个。2020年末,全县187个村部、181个村卫生所全部完成达标建设。
双辽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5年以来,总计投资8.71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717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8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造林绿化23.68万亩,绿化村屯518个,实现了村边、路边、水边、宅边“四边”绿化全覆盖;2016年以来,完成危房改造5174户,改造无害化旱厕1.2万户;投资3.6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让农民喝上了“放心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英雄城四平任重道远,惟有奋斗!(吉林日报 崔维利 杨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