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解决长期集约种植模式下黑土地面临的“用养脱节”问题,促进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和梨树县人民政府于9月6至8日联合举办了2015年梨树黑土地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学者等就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生产、黑土地区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与发展、黑土地区气候变化及农业减灾、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展开交流。
考察:体验黑土硕果。
“种两垄空一垄、平作免耕、秸秆整株全覆盖、隔年轮换种植。”在梨树镇八里庙村玉米秸秆全覆盖高产示范田实地参观时,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贵满正在讲解玉米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免耕栽培技术。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也就梨树县新型种植模式生产试验示范基地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向大家展示偏柱式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等保护性耕种机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吸引许多种植大户倾听咨询。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梨树镇泉眼沟村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基地,看到这里成片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这里承担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26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学校‘黑土地免耕农作制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这种轮作耕种方式下生长的农作物产量相比传统耕作方式要高出30%。”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保国教授说。
揭牌:打造实验平台
论坛开幕之前,在省、市、县相关领导以及科研单位,院士、专家、学者们的热切注目下,吉林省梨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基地正式成立,省科技厅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为其揭牌。
不仅如此,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中国农业大学东北研究院)也完成奠基仪式。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志涛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中国农业大学东北研究院)建立后,将会被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人才培训的平台、成果转化的平台、服务三农的平台以及高端论坛的平台。
论坛:营造创客空间
9月7日下午14时,2015年梨树黑土地论坛在吉平宾馆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各大科研单位、院校的院士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领导、省厅局领导和市、县相关领导共同见证这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县、市领导、中国农业大学领导、院士相继讲话发言并合影留念。
梨树县委书记孙艳军表示,梨树作为全国典型的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要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上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命,争当全国现代农业“排头兵”。梨树黑土地论坛的举办,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搭建起的高端载体和平台,为开展农业科研、促进成果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而营造的良好的“创客空间”。
报告:碰撞思想火花
论坛开幕后,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各大科研单位、院校的7位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黑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黑土地区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与发展、黑土地区气候变化及农业减灾、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等课题作学术报告。
论坛期间,梨树黑土地论坛理事会成立大会也如期召开,会上通过了论坛章程和理事会选举办法,选举出理事会理事、理事长,并任命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和梨树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梨树黑土地论坛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加快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相关链接
为了加快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梨树县确定了“三个方式转变”的战略,实施“四个一工程”和“331工程”,使黑土地保护性事业持续开展。
2012年,梨树县确定了3个方式转变的战略及生产方式转变,由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玉米宽窄行等保护性种植方式,由一家一户主营转变为规模化经营生活方式,由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市民生活方式。
2014年该县又实施了“四个一工程”,每个乡镇落实推广1000公顷宽窄行种植面积每个村落实施推广100公顷宽窄行种植面积,每个乡镇培育一个典型合作社,每个乡镇形成一个特色产业; 2015年实施了以玉米宽窄行栽培模式的“311工程”,每个乡镇完成30个“百亩方”,30个“千亩方”和一个“万亩方”。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土地保护工程的发展,黑土地保护工作在梨树县生根发芽。(四平日报 于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