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2025年省农业“五新”(农机新机具)水(旱)稻种植机械化试验推广现场会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举办。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站长林远崇、市农机化发展中心主任颜硕丰、区政府副区长王泽勇等莅临现场指导,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农机部门负责人、推广人员、农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代表约140人参加。
田间“黑科技”轮番上阵 高效作业引关注
活动现场,近十台先进农机依次展开作业演示。履带式旋耕机在田间灵活穿梭,高效完成土地耕整;水稻精量直播机以精准播种技术实现每亩用种量仅2.2公斤,较传统方式节省30%;无人机搭载智能飞控系统,进行病虫害防治、吊运农资等演示。同时还开展手拉式插秧机、钵体苗抛秧机等小型机具的试验演示,这些机具的引进推广能有效破解小田块水稻机种难题,一台手拉式插秧机一天可插秧5-6亩。“这些机器不仅省工省力,还能提高产量。”观摩的种粮大户李师傅在体验旱稻侧深施肥技术后表示,“以前施肥要雇人撒播,现在机器一边播种一边施肥,均匀又高效。”
智能装备集中亮相 农户“零距离”体验
在机具展示区,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履带式拖拉机等实用性农机整齐排列。技术人员现场演示设备操作,并针对农户关心的销售价格、购机补贴、售后服务等问题进行解答。“这台无人机能载重50公斤,续航时间达40分钟,适合大面积作业。”工作人员的介绍引发阵阵咨询热潮,不少农户现场扫码了解产品参数。
据统计,洛江区目前拥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403家,年处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超200份。此次推广会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吸引3.2万人次围观,实现“线下体验+云端共享”的立体传播效果。
数字引擎驱动升级 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
作为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洛江区今年将重点推进两大工程:一是整合人才、设备资源,建设区域性农事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机械化作业托管服务提升抛荒地复耕率;二是完善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烘干中心系统,构建“田间-仓储-加工”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台农机都成为‘数据采集终端’。”区农水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加装物联网设备,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等数据,为精准农业提供支撑。目前,全区已建成5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今年计划新增3个5G智慧农场。
此次现场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洛江区正加速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随着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这片毗邻仙公山的沃土,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